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阴阳诡婿 > 第九百零四章 帝王之道

第九百零四章 帝王之道(1 / 2)

“魏皇,天下一统已成定局,你何故如此负隅顽抗,致使大梁城中生灵再遭涂炭?”

秦将策马而行,来到了归降的魏皇近前,发出一声无奈叹息。

他伸出了手,想要将魏皇口中所衔玉璧夺出,可魏皇双目嗔怒,竟是死死不松口,似乎在这绝境之际,依旧不愿放下身为人皇应有的尊严。

对此,秦将不曾强求,只是在一声叹息中翻身下马。

“魏皇,您乃人皇,身为人皇您理应有自己的体面,以城中百姓性命逼迫您受降,着实有失您人皇体面,此策是我冒失了。”

“不过您放心,待您故去后,大梁城中百姓秦军必予以优待,城中将士若肯降秦,过去是非既往不咎,他们想继续为军,可入秦军营帐,若想休养生息,大秦自会分其土地,以示皇恩浩荡!”

秦将如是言,随后缓缓拔出了青铜剑。

随着寒芒一闪而过,魏皇的头颅伴随着血水冲天而起,口含的玉璧也应声而落,坠入了秦将的手中。

魏国亡了,魏国的人皇也在国战中死去。

而秦将也给予了他身为人皇应有的体面。

做完这些后,随着秦将一指,身后的秦军当即结成军阵赴入了大梁城中。

但让我感到万分诧异的是,秦军入城后,并没有像我想象中一般打家劫舍,更不曾发动屠城。

相反,这些秦军赴入大梁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竟是卸下了兵甲,开始帮着大梁城处置灾后重建事宜。

一座座在洪水中坍塌的房屋被秦军重新修缮,泥泞的街道也被秦军冲袭得干干净净。

那些沉积在城内四处的尸体,也纷纷被深埋,以免引来瘟疫祸乱。

对于受伤者,秦军之中的方士及时予以救治,对于饥肠辘辘者,伙夫第一时间送来了面饼肉羹,对于流离失所者,秦军让他们搬入了修建的新宅。

而对于众多魏国将士,秦军也像先前秦将所承诺的一样,予以了他们优待。

愿意投降加入秦军者,当场被混编至营帐中,厌倦了战争想要休养生息的,秦军在询问了其籍贯家世后,便让其自行离去,并允诺分予田地。

唯有那些拒不受降者,秦军方才显现出血腥残酷的一面,对其施以戮颈之刑,将头颅悬于城楼之上,以警示众生。

蛮荒时期的人间九州,并无强烈的国别之分,在秦军的恩威并施下,城内幸存的众生逐渐接受了秦军的好意。

他们得到了救治,得到了米粮与庇体寒衣,得到了新的家宅。

可秦军所做的远非于此。

大梁城方圆百里内,尽是一片平原,又有长河过境,可谓难得之沃土。

可因为大梁城是为都城,为了军防以及细作出没,城外一带不得有庄户人间,不得有山竹茂林,致使一方沃土就此枉费。

而现在,秦军将士们竟是主动帮着这一方百姓,在城外沃野中开垦良田,洒下麦种,又兴修沟渠,引河水灌溉。

以这些良田为中心,一个个由简陋土坯茅草屋构成的村落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

那些无所依的魏国将士,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都被秦军将士安排在了这些村落之中,让他们有了房子,有了田地,有了一处栖身之所。

在拥有高深修行的方士以及真龙蛟龙的辅助下,这一切仅仅只在瞬息完成。

在底层煎熬的众生是最为纯粹的,对他们来说,有一方耕耘的土地,有一处安定的住所,便是他们此生最大的愿望。

原本还和魏国同仇敌忾的他们,只在瞬间便对秦军感激涕零,随后纷纷赴入了自己的新家园。

“魏国已灭,即日起,诸君皆为我大秦子民!既是秦人,则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劳者有所得,此律法亘古不变!”

秦将的话语响彻大梁城内外,却是让众生再度感激涕零。

世人是淳朴的,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有一个安定的家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不再蒙受战乱荼毒,无须颠沛流离,可以安安分分过上踏实的日子,就是他们此生最大的愿望。

可任何一个决策,总会有人满意,有人愤怒。

那些本属于魏国的贵族,不满自己的优渥生活就此抹去,不满和贱民一般耕作田野,向秦军发起了抗议。

对于这一些异论,秦军的处置方式简单而且粗暴,逐一斩首示众!

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那么自然就没有了问题。

而身为旁观者的我,看着这一幕不觉一阵错乱。

按照我的固有印象,秦军理应是一支暴军才对,可从他们的这番举动看来,怎么看都像是仁义之师。

征战施以霸道,治世施以王道,治民予以仁道,这活脱脱的就是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