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七零女场长 > 第60节

第60节(1 / 2)

反正是无关紧要的事,贺新华也就同意了。

平房的规划图画好,材实也准备齐了,可以择日开工了。

没想到杨君苏又要搞事了。

她向来视察工作的谢秘书提出,希望能弄个奠基仪式,还希望纪书记亲自来参加。

她领着谢秘书和基建科的一帮人,指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说道:“这块石头完整无损,外形朴实无华,象征咱们无产阶级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和朴实无华的风格。我建议在上面刻上字,并在石头下面放一个密封好的铁盒,里面装着这栋建筑的资料和奠基人的名字。四分场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参加仪式,最好再有个记者来拍照。四分场新建,第一批集体建房,两件大事合一起,不能就这么平淡地就过去了。”

贺新华和老金悄悄对视一眼,就不能不折腾吗?好好地干活不好吗?

谢秘书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你说得很有道理。”

杨君苏建议道:“要不你回去问问纪书记的意见。”

谢秘书点头:“好的,我回去问问。”

谢秘书一走,杨君苏便去找宋要武汇报此事。

宋要武听罢,笑着说:“小杨,你是我见过的脑子最灵活的同志,一出又一出的。”

杨君苏说道:“我也就是在你手下才敢放开胆子干。”

宋要武看着杨君苏,冷不丁地问道:“小杨,我听说有人替你可惜,说你跟了我这个女领导,上升空间不大。”

这话是陆长安和胡东海那边传出来的,陆长安甚至动了挖人的心思,还让他的助手小朱来试探过,杨君苏装傻蒙混过去了。

杨君苏见宋要武问了,就认真解释道:“宋大姐,我这人心直口快,心里有话从来不过夜。我跟你说句心里话,确实有人这么说过。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领袖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虽然我们女同志的地位比旧社会强太多了。可是社会上的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咱们女同志的晋升之路比男同志要难上几倍,我们比同行优秀一点点不行,必须得优秀很多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迟疑彷徨犹豫不决,周围人的打击、分化、腐蚀,我们不被鼓励向上,他们反而鼓励我们向下滑落。另外,还有竞争对手的诋毁陷害,不明真相群众的捕风捉影、流言蜚语,每一样都是巨大的考验,一不小心就陷进去爬不出来。

宋大姐,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如果你是个男领导,就咱们这层关系,恐怕早就有流言蜚语传出来了。人家造谣一张嘴,我辟谣跑断腿。你说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安心工作吗?”

宋要武初时听着频频点头,听到最后,又颇感无奈。杨君苏的担忧不是瞎担心,而是有很大可能性会发生。她以前有个同事,就是被人诬陷与领导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被人举报,虽然最后证明是子虚乌有,但她的前途也毁了。

杨君苏说道:“所以,无论是于公于私方面,我都愿意跟着你。宋大姐,你一定要努力,有你这棵大树挡着,我这棵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咱可要为广大妇女同志趟出一条血路,艰难的路咱们走了,以后南方她们那一代的路就轻松一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女同志的榜样太少了。”

宋要武再次笑道:“小杨,你挺适合做思想工作的,别说别人了,连我听了你的话都热血沸腾的,浑身充满斗志。”

宋要武这边也同意了杨君苏的提议,很快,总场那边也给了反馈,纪书记同意了,他要当本次活动的奠基人,时间就在本周日上午十点,全场各科室职工都来参加。

贺新华:“……”

他无奈地说道:“这么一来,一整天都没法干活了,工期又耽误一天。”

杨君苏说道:“你放心,奠基仪式过后,我保证工程进程会加快。”贺新华半信半疑。但他信不信也没用,总场已经下达命令,他只能遵从。

杨君苏一接到通知就火速进入工作状态:“金同志,你带人把石头周围的地给平整了,松松土,弄几袋沙子过来,把不重要的用不着的资料给我一份,最好弄个铁盒,再准备几把铁锹。”

跟老金说完这些,她像一阵旋风似的离开了,又去找小赵,让他做条幅,买鞭炮。接着她叫来齐冰,让她安排一些节目。

杨君苏骑着车子满场的转悠,这车子还是借的。杨君苏决定等忙完这些事后,一定得想办法买辆自行车。女人没有一辆好车怎么能行?必须得有一辆标配的豪车,这个时代的宝马奔驰——永久凤凰都可以。

作者有话说:

关于新房成本的事,查了不少资料,但官方资料比较少。最后百度加上问亲戚中还有记忆的老人。山东河南交界处,七十年代一百平米上下的三间或三间半砖瓦房大约需要千元左右,即每平米十元的造价水平。但那个年代砖瓦房特别少,一个村里也就两三户。大多数是土坯房和草泥房,或者是半砖半土坯房。

土坯房草泥房便宜很多,500左右。三间砖瓦房用砖数量大约两万多块,青红砖从两分半、三分、三分、三分半到四分不等。当然,不同的地方会有差异,只能做为一个参考。我写文时,会尽量贴近当时的实际情况,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资料,肯定会有虚构演绎之处,希望大家理解。

第六十六章奠基仪式(下)

周日这天,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宣天,场面相当热闹。

场地中央有块黑色长方形石头,上面系着红布,身上写着三个大字:奠基石。

奠基石的旁边摆放着几把铁锹,铁锹把上也系着红布。

四个分场的科员都来了,很多职工也赶来看热闹。杨利民和他的同事们都来了,叶香云也跟着牛婶吴婶她们一起来了。

杨利民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自己家闺女,他对着老陈一帮同事喊道:“快看,那是我闺女。”

众人一看,杨君苏穿得整整齐齐的,正在现场指挥众人干活呢。

老陈赞叹道:“老杨,你养了个好闺女呀。你家老三瞧着越来越有气派了。”

杨利民心中得意,不禁喜形于色,今天可真是太有面子了。

耿忠瞧着难受,想讥讽两句,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在此时,他也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耿军。胡东海和陆长安也来了,两人一个皮笑肉不笑,一个心事重重。耿军则是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耷拉着脸,塌着腰,目光涣散无神。

耿忠深深叹息一声,旁边有杨君苏衬着,他连招呼都不想跟儿子打。

他不想打,大家偏偏注意到了耿军。

有人道:“老耿,那不是你儿子吗?哟,瞧着精神状态不好呀。”

耿忠目光躲闪:“应该是工作太累了。”

杨利民在一旁落井下石:“你儿子工作累个啥,我听说胡科长又招了个助手,他不像我闺女,既是宋科长的助手,又是谢秘书的助理,一根蜡烛两头烧,都快累坏了。”

耿忠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对对,你闺女忙得很,你闺女最厉害。”说完,他躲开了,实在受不了这种小人得志的嘴脸。

耿忠躲开了杨利民,但他躲不掉杨君苏,众人一直在讨论跟她有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