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 第253节

第253节(2 / 2)

各有各盘算,朝廷想榨世家一石粮,世家也想叼朝廷一块肉!

……

“陛下,依微臣所见,还是向百姓收取田赋。”这是户部尚书。

薛晏直接出列反驳:“既然已经下诏免赋三年,如今不少州县才不过免了一二年,反口就又收取田赋,如此岂非失信于民?”

“那薛大人倒是拿出个高见来,军中莫说断粮半年,断粮半个月都得翻天,陛下若恐失信于民,微臣看来也不是甚难事,另换个名目征收便是了。”

“办法可以想!换个名目就不是失信于民了?陈大人修得好一手掩耳盗铃术!”

“这如何是掩耳盗铃了?历朝历代谁不如此?”

“前朝是此中翘楚,所以前朝国祚只绵延数十年便亡国了!敢是也要让大齐也二世而亡不成?”

便又有人提出了屯田制,自是又被回怼。

“往前数几百年,又不是没人这么干过,最后如何?屯户要供军需,所得远低于民户,最后是屯户纷纷成了逃户。当然,初期确实有用,但咱们大齐如今缺的是地吗?缺的是种地的人!而今举国不过一百六十万户,能做民户,谁肯去做屯田户?若强行划出屯田户,那些如今藏身山泽的逃户还敢不敢回来?”

……

一班朝臣唇枪舌箭,舌尖都快怼出火星子来了,独解决的办法没能出来。

皇帝听了三刻多钟,眉心已然刻出一个深深的川字,太极殿守卫这时入殿通禀,说是歙州刺史曾子骞回京了,如今便在殿外,请求朝堂觐见!

一众斗嘴斗得快掐起来的大臣嘎一下静了音,莫名转头看那守卫,心下无语,这上朝呢,一个外官这时候插进来求朝堂觐见?曾子骞疯了?多大的脸面啊。

然后陡然反应了过来。

等等!

谁?

曾子骞???!!!!

曾三郎又回京了???!!!!

……

是的,没错,曾三郎,刺史中的传奇,他又双叒叕回京了!!!!

别州刺史,人家一年能回一趟京不错了,在圣上跟前连个脸熟都混不上,他就不一样了,他几个月就搞一趟大事的啊!

朝臣们齐刷刷抬眼往御座上一看,果然,前头还听得眉心打结、额头青筋突突的皇帝,一听曾子骞求见,那精气神都振奋起来了,身子也坐直了,竟还微微前倾几分,烦燥也没了,脸上居然还带笑了。

脱口一个“宣”字,说得那叫一个激动迫切又响亮啊!

第275章国力增三成

歙州刺史曾子骞从不让人失望!

他满面笑容进殿,叩行大礼后第一句便是贺大齐、贺圣上喜的!

一听这话,满朝文武官员眼皮就是一跳!果然,果然,又来了!

刚才跟薛晏、李瑀几位大臣对喷喷得舌头冒火星的户部尚书蹙眉看曾子骞一眼,对于当前最紧要之事的探讨被打断是格外不爽的。

“曾大人,眼下除非你帮朝廷弄来能养兵一年的粮食,否则什么事也称不上是喜事,造犁劁猪确实利国利民,但放在眼下解不了朝廷困局。”

显然是把对着薛晏和李瑀那一帮子人的火星子一并烧到曾子骞头上了。

曾子骞眉头一动,笑了:“陈尚书,您看看,巧了不是?”

这一句话回得,御座上的皇帝眉头都不禁跳了跳,“别耍宝了,快说说,何事回京?”

曾子骞立马正经,从袖里掏出一封奏折双手呈上,等岑喜接过,他标标准准行了个揖礼,满面带笑道:“臣贺圣上——

乡君桑萝历时四年之久,实验堆肥之法,用之可使水稻每亩增产四十斤!

实验水旱轮作之法,气候适宜之州县可实现一年两熟,且水旱轮作之法能平衡肥力,使地力均衡,结合堆肥法使用,哪怕是下等田亦可实现田地至少连作三年不需休耕!”

说到堆肥之法还好,说到第二段的水旱轮作法,皇帝噌地一下,几乎是从龙椅上弹了起来!

“曾子骞!此话当真!?”

每亩增产四十斤!

一年两熟!!

下等田至少连作三年不需休耕!!!

这是什么概念?

皇帝在那一瞬间能清楚感受到自己身体里血液的流速,心脏都快冲破胸腔跳出去了!

满朝文武犹听天书一般,刚才还是陈怼怼的户部尚书,瞠目结舌看着曾子骞。

“曾三郎,你在说什么……”

他对农事虽不算多么精通,可也知地力有限,不勤给休养就得用残了,尤其下等地,往往是种一年休耕一年,自古以来皆如此,怎么可能一年两熟还连作三年不需休耕?

“臣不敢欺君,臣之所以说下等田可至少连作三年不需休耕,是因为乡君在山中带着一众山民实验此法时仅种了三年便离山了,因而有三年一说,事实上若肥跟得上的情况下,上限是几年,臣并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