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 第37节

第37节(2 / 2)

车夫驾车而归,车上清珑公主的神色却有点奇怪。她一直打着帘子,一副看不够的模样,最后,她终于憋不住,问许清元:“许小姐,要不我们再转一圈吧,其实本宫这次是得到父皇准许去礼亲王府探望堂姐的,只是堂姐不在府中,所以我才借口小憩一个人跑出来。堂姐去京郊了,等她回来还早呢,晚一些也无妨的。”

清珑公主半垂眼眸,表情有几分落寞:“我从小很少出宫,这样独自一人游览京城也是第一次,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机会了……”

现在大约是中午时分,时间上不算太晚,许清元一方面存有结交公主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有些可怜她从小被亲生父亲利用,活到这么大还是笼中之鸟,不忍心拒绝她。

所以当清珑公主试探着说要去内城看看的时候,许清元没有拒绝,车夫便驾车往锦沙河那边赶去。

如今正是四月初,万物焕发生机,京中也是一派欣欣之相。一到地方,清珑公主更像个未尝世事的小姑娘,她脚步轻快地在草地上走来走去,却不敢往河边靠。

见许清元若有所思,清珑公主道:“我小时候落入池中过,因此有些怕水,不过离的远些倒无妨。”

说完,清珑公主又指着旁边过路人手中的小玩意问:“许小姐,那个是什么。”

旁边那个小孩手里拿着一个样式别致的风车,跑起来有彩带飘飘和清越的铃声。

“那是新出的一种玩具,京城中时常会流行起新的事物,不过转瞬便成过时货。”许清元回道。

“看起来很有意思。”清珑微笑着赞叹,不过她毕竟年近二十,已经对拥有这些东西丧失了兴趣。

慢慢的,许清元和清珑公主相处变得越来越自然,一个满眼好奇,一个有意应和,可谓相谈甚欢。

今日清珑公主的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笑意,她还学着其他百姓的模样折下几枝柳条编了个草环,笑着要送给许清元。

可许清元却直直看着清珑郡主背后缓缓走来的那个人,面色发愣,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接过。

清珑见状转身回看,瞬间脸色惨白,她抖着声音道:“堂姐,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作者有话说:

第57章

临安郡主见周围人多眼杂,不敢多说,只皱着眉头,压低声音对清珑公主道:“快随我上马车吧。”

清珑只得一步三回头地跟着临安上了马车。临走前两人都回头看向许清元,不同的是,清珑公主眼中的是依依惜别之情,而临安郡主却眼带警告。

许清元没多停留,自上马车赶回家中。

至今为止,一场贡院失火案仍有两个疑点尚未得证查明:第一,贡院火灾的幕后凶手究竟是谁?第二,女考生们租住的民居接连失火又是何人所为?

第一个问题许清元真是没有头绪,但后者她却十分怀疑是黄老尚书一派下的手,唯有他们出手快准狠,势要借此废除女子科举,虽然最后没能成功,可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对他们最有利。

目前她也只能随意猜测,无根无据。不过另一揣测终于还是成真了。

京兆府下令不允许民间报纸刊登时事消息,除非取得朝廷颁发的许可。此许可要办理起来相当繁琐严苛,比如商铺主必须是京城户籍,且祖上三代,三族之内不允许有涉罪之人等等。即便符合种种条件最终拿到许可,时事文章也必须经过官府文吏审核后方可刊登。

该政策对其他报社的影响远不如对《郢都杂报》大,许清元不是京城户籍,也无法申请许可。《杂报》立足的根本是迎合科举学子的需求,而没有了时事文章,报纸的内容势必要做更改,原先的受众会流失,而新的受众群体却不明晰。

方歌着急上火一日不得安稳,可她没有过多打扰许清元,五月份的会试迫在眉睫,眼下一切事情都得往后靠。

这些日子,许清元一直窝在书房,从早到晚学个不停,院子里下人们都轻手轻脚的,不敢发出大动静影响小姐。

即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下人也会在背后啧啧称赞:“怪不得咱们家大小姐年纪轻轻就能念到举人呢,这念书的苦功夫真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

“可不是,所以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月英听着外面下人的议论,手中一顿,慢慢将钗环放入奁内,神色怅然若失。

她起身从旁边的装饰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靠着管家学会的几个字,勉强认出书的名字,《商论》。

作为许家人,月英怎么会不知道此书,但之前她从未打开看过,潜意识中她觉得这不是自己该涉及的领域,可鬼使神差的,现在她却跨过了自己心中划好的界限。

这段时间,许清元秉持一贯以来的学习方法,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多做题目,勤加思考。同时也不闭门造车,与其他女举人定期相会,教学相长。

她们之中,丁依霜的水平更是数一数二,听她说之前已经考过一次,大家也都说她本次很有希望中榜,许清元、晋晴波与她,三人交流的最多。

学习的日子总是枯燥重复,感觉好像是度日如年,但有时候却又觉得不过眨眼之间,会试之日就已临至。

新盖好的号舍里还有一股子异味,许清元拿纸塞住鼻子,就这么熬过了前两场考试。

题目的类型倒是没什么变化,不过或许是因为之前出过火灾的事故,本次会试前两场题目的难度比之往年有所下降。

及至会试第三场,义、经、诗、务、策五道题目更是中规中矩,且刻意避开了这段时间京中的事故和纷争。

第一道经文题出自《尚书》,题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本题主要意思是:人心难测,所以要修守微妙难明的道心,只有专心体察感悟,安分守仁,才能走正途。许清元仔细思索拣选典故,这一题答得算是比较保守。

下一道题目涉及《四书》,“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实行政策都必须以道德为准绳,只要如此做,那么君王自然就会像北极星一般,地位稳固,众星环绕。

虽然这个观点与许清元坚持依法施政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法律是最低程度道德,两者并非是完全对立冲突的,许清元尽量将法律规制蕴入其中,但仍旧紧扣主题,着重强调道德的作用,辅之以法律、制度,最终实现国泰民安,万民共治的场面。

与上面两题相反的是,试贴诗却比往常要难一些,“赋得「士先器识」,得「文」字。”

本题题目上就有个坑,原文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有道是: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所以本题的说的“得文字”,意思是用文韵写诗,需得在破题、承题,也就是一二联中将题目的核心观点包含进去,否则进入正题太晚分数也不会高。

所幸许清元对原句比较熟悉,因此没有跳入陷阱,回想起题目的出处和意思,许清元酝酿半晌,胸有成竹后,才将诗句写在草纸上。

而后她又执笔润色到午饭时分,方才慎而又慎地将之抄写在答题纸上。

摸摸肚子,许清元将试卷小心翼翼地摆放至号舍最角落的地方,这才拿出干粮烧好热水,慢慢吃着这一顿简陋的午饭。

眼下已经是会试第三场的第二日,她边吃边抬眼看向其他考生,虽然看不到对方的试卷,但观众人念念有词的模样,就知道是在数韵拿捏平仄。看来大部分人的进度都是做到试贴诗的部分。